《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是中國關于地理的雜志月刊,雜志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于1950年1月創刊,面向全國公開發行,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是國內目前最具權威和影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險類雜志。該刊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創刊于1950年。當時的內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國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及地理調查法、地理教學、地理資料等。
1954年,《地理知識》因發表披露中國國內的工業地理文章,被中國官方認為是“泄密”而遭受重創。但不久后影響消失,該雜志的內容繼續擴充,至1957年時增至48頁,發行量達到了2萬冊。
中國大陸的一些科學雜志在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擊,《地理知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地理知識》發行很不穩定,時斷時續,該情況在文革結束后才有所改善。
2000年10月,《地理知識》雜志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隨后亦在臺灣、香港等地推出繁體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增至148頁,并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創刊55周年之際,推出550頁的“選美中國”特刊,出版量達到55萬冊的歷史新高。該特刊深受消費者的好評,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乃至出現了部分地區的書報亭出現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情況。
2008年3月,《中華遺產》正式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品牌下的一員。
2008年7月,港澳繁體版以“中國名片”的姿態直卷全港。
2009年1月,雜志價格提升至20元,頁碼加到176頁。
2009年4月,《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出版。
2010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雜志舉辦了重溫最有影響力的觀點、征集改變最大的地方、尋找60年傳讀的世家和“校園行知客”4樣活動
《中國國家地理》在秉承保護地球、探索未知、推進文明的基礎上,又涉及了天文、地理、生物、人文、歷史諸領域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事件及重大考古發現,后旅游時代出行的理由,都市白領的生活方式,探險的經歷,著名科學家的人生軌跡,文化版圖的脹縮等各種有趣的話題。
“科學家+藝術家+作家+編輯記者”組成的策劃采編隊伍,使雜志融科學性、觀賞性、收藏性和實用性于一體,成為中國高檔雜志中的著名品牌。
《中國國家地理》是中國目前唯一一本對外出售版權的雜志,成功地進入發達國家和地區(現有中文簡體版、中文繁體版、日文版等版本)。如今在中國,《中國國家地理》的記者們也帶著類似的激情跋涉于祖國的名山大川,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
商品評價去評價
5分 非常滿意
4分 滿意
5分 非常滿意
3分 一般滿意
5分 非常滿意
4分 滿意
3分 一般滿意
5分 非常滿意
4分 滿意
5分 非常滿意
5分 非常滿意
5分 非常滿意
5分 非常滿意
5分 非常滿意
4分 滿意
4分 滿意
5分 非常滿意
5分 非常滿意